副豬嗜血桿菌的治療方案
發布日期:2015-05-28 14:15
副豬嗜血性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豬多發性漿膜炎與關節炎,主要是以肺的漿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漿膜和四肢關節漿膜的纖維素性炎為特征的呼吸道綜合征。本病一般呈散發性,發病率不定,多發生于2周齡到4月齡的青年豬,尤其是斷奶期間的子豬,并且本病常繼發或混合感染藍耳病、圓環病毒感染、豬流感等疾病。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病豬發熱達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難,腹式呼吸,鼻孔流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瞼水腫,行走緩慢或不愿站立,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尤其是膘情較好的豬發病較厲害,病情較嚴重,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劃水樣。
剖檢主要表現為胸膜炎、腹膜炎、腦膜炎、心包炎、關節炎。多見纖維素性或漿液性滲出,胸水腹水增多呈淡黃色,有的肺腫脹,出血,淤血,與胸膜發生粘連,腔囊(包膜)內有纖維素性或漿液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結腫大,尤其是下頜、股前、肺門等處,切面呈灰白色。
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該豬群為副豬嗜血桿菌病,確診需進行實驗室診斷。
涂片鏡檢,取病豬的心血、肝、腎、淋巴結進行涂片或觸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均見到革蘭氏陰性的細小桿菌,以纖細桿狀者居多,個別呈兩極染色的球桿狀,間有長而彎細狀菌體。
細菌分離培養:(1)取病豬的心包液,肺、關節腔內容物,分別接種于血液平皿培養基上37℃培養24小時~48小時,生長出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現溶血現象,挑取菌落,涂片鏡檢,菌形與直接涂片一致。(2)將分離純化的細菌與葡萄球菌共同接種培養可形成衛星現象。(3)將分離菌分別接種于普通巧克力瓊脂斜面和經高壓蒸汽(120℃30分鐘)加熱的巧克力瓊脂斜面,于37℃培養24小時,該菌在僅含X因子的高壓巧克力瓊脂斜面上生長良好。
生化鑒定,細菌純化培養后,分別接種系列生化培養基,結果表明,該菌不發酵碳水化合物,M.R.、V-P、醋酸鉛試驗呈陰性反應,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
防治措施
1 嚴格消毒
徹底清理豬舍衛生,用2%氫氧化鈉水溶液噴灑豬圈地面和墻壁,2h后用清水沖凈,再用華牧百毒速殺噴霧消毒,連續噴霧消毒4~5d。
2 加強飼養管理
對全群豬用電解多維加母仔恒健飲水5~7d,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
3 治療
隔離病豬,用大劑量的抗菌素進行治療,口服抗菌素進行全群性藥物預防。為控制本病的發生發展和耐藥菌株出現,應進行藥敏試驗,科學使用抗菌素。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1) 重癥注射液 肌內注射金貝健+奇達舒+地塞米松,每早肌注1次,連用5~7d。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2) 抗生素飲水對嚴重的該病爆發可能無效。一旦出現臨床癥狀,應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對整個豬群治療,發病豬大劑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數血清型的豬副嗜血桿菌對頭孢菌素、氟甲砜、慶大、壯觀霉素、磺胺及喹諾酮類等藥物敏感,對四環素、氨基苷類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可選用中西結合控制繼發感染:七清敗毒顆粒+氟苯尼考溶液飲水,一日2次,連用3~5天。